探月社区成员请进

探月项目

一个个为自己、他人、社会、地球,创造积极影响的真实项目

每年,数十个跨学科项目跟随着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使命,涌现出来,并不断迭代。我们的项目涉及到生物科学、城市计划、创新媒体、物理学、数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在项目里,我们是一群工程师、设计师、架构师、科学家、思考者和未来世界的创造者;我们希望这些项目可以激发、引导学习者做出好的作品,进而思考自己在整个世界和人类文明演化进程中的角色。

可持续发展自然科学

物候学研究:了解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涉及学科:物候学、植物学、生态学 项目主题关键词:物候学、植物生理、数据收集和分析、环境变化 学生们将扮演物候学家的角色,物候学家是研究生物事件发生时间与环境条件之间关系的科学家。该项目将涉及观察和记录学校校园内各种植物种类的物候时期,分析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这些时期。这个真实世界的任务使学生能够进行真实的科学探究,并产生有意义的成果,这些成果可以用于生态学研究或与当地社区共享。
其他自然科学

找到合适的位置

涉及学科:地理信息系统, 设计 项目主题关键词:GIS 校园地图,导视系统 这门项目课原本的名字叫Finding the Right Location with GIS,是由任课老师Mora设计好项目的研究问题、项目产出、计划好所有验收节点及验收标准的登舱项目课。这门课已经在探月开设了好几年,每次分析完GIS能为生活做出什么改变的案例之后,Mora都会问学习者们“你们有没有什么想做的、觉得可以用地理思维解决的问题?我们来一起做。如果没有,则可以做我准备好的项目。Your choice. ” 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一批9年级新生听见老师这么问,马上开始七嘴八舌的吐槽:学校的设计实在是太晕了,经常转向,找不到北; 学校地图和墙标太少了,迷路了想找地图和墙标都找不到 什么?学校有墙标?我都没发现 有,但墙标是错的,看了墙标也找不到路……等等 讨论时间到,他们得出了想要研究的问题:为什么探月社区的人们总是在迷路? Mora听完他们问题问:有没有可能只有你们新生才迷路,其他人不迷路呢?你们基于什么证据得出的“探月社区的人们总是在迷路”这个结论呢? 还有,“学校地图和墙标太少”这是个观点,缺少数据支持。 “墙标是错的”,这是真的吗?你们找到墙标的错误了吗? 于是,学生们开始了现场调研,他们分成小组去学校各个区域拍照、测量距离,发现学校的地图和墙标都有分布不均匀、被遮挡、信息错误这些问题。并把他们的发现制作成了地图和表格来论证他们提出的假设“学校地图和墙标太少了、信息错误,导致迷路” 但是他们并没有解决“是不是非新生也经常迷路”。于是他们想到要发问卷。但问卷难道就问一道题“你有没有在学校迷路?”?其他题目问什么呢?什么才是大家的痛点呢? Mora建议他们不妨在发问卷之前先问问社区里其他成员的想法,以此来确定他们的研究问题是个真问题 学生们小范围采访了学生、老师、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和家长共31人发现大家也对学校地图和地标系统有相同的看法。于是,老师建议他们整理总结出访谈的共性问题和高频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制作了问卷,面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发放。 “-你有没有在学校里找不到某个教室(房间)在哪里的经历?” 175份有效问卷中,有90%的人回答“有” -你觉得学校地图、地标和墙标系统最大的问题是? 地图信息缺失和信息错误;内圈导视系统无法提供信息 当有了充足的证据,学习者们选择了呼声最高且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下手:分成地图和墙标两个组。地图组负责订正学校地图里的错误,添加更人性化的“当前位置”、最近路线等等。墙标组则需要从设计的视角修改内圈导视系统。这一定少不了设计老师的帮助。好在学生们的问卷发出后不久就收到了设计老师郭旭峥的支持,郭旭峥不仅全力支持导视系统的设计,并且这门登舱课的最终产出可以被用来成为设计科最后的作业,两门课的作业可以合二为一,给学生们减少负担,也是为了让他们能更加集中精力做好项目。同时另一位设计老师张志宇更是亲历亲为,不仅给同学们的内圈导视系统提出了详细的建议,更是亲自参与了好几次彩排。 同学们本以为制作了地图、设计好了内圈导视系统就能解决问题了,但随着项目的推进,一道拦路虎挡在他们面前:学校的教室编号是没规律的,比如C102之后的房间不是C103,而是E102。想要快速定位,就得重排门牌号,不然放再多地图和导视系统都还是会让人迷路。 重排全校所有房间的编号。这远超他们的能力范围。如何才能推动这一改变?他们找到得找校领导。但如何才让校领导同意这一重大变化呢?他们精心策划了一场面向探月创始人、探月高中部校长们、探月后勤部负责人、探月学生工作负责人、他们的年级长和教练们的现场汇报pk赛。请看vcr。
建模与数据科学自然科学

迫击炮之吼 —— 无坚不摧的攻城利器

涉及学科:物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 项目主题关键词:实验设计、科学计算与推导、工程制造与加工 设计、制作一件“武器”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物理学简介的同学们与你一起,体验过程的辛苦与结果的美丽,经历失败的苦恼与成功的喜悦。 欢迎参观我们的物理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学生们自己设计并模拟了一项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任务——通过射击模拟炮弹,准确命中敌方指挥部。在这个挑战中,学生们不仅要运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还需要创新思维,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验设计,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的核心任务是利用现有的网球自动发球机或自己设计制作的各种“武器”,模拟炮弹发射过程。并通过调整发射角度、初速等参数,精确击中远距离的目标。学生们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完成挑战: 实验方法:学生们设计并实施多组实验,探究发射角度和初速如何影响球的飞行轨迹,并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最优的发射参数。 理论方法:利用物理学中的抛物线运动公式,学生们通过精确的数学计算预测炮弹的落点,计算出命中目标所需的精确发射角度和速度。 工程设计方法:部分学生挑战自我,设计并制造了自己的发射装置,通过实验测试不断优化设备,最终力求通过精确设计来提高射击精度。 整个项目不仅涉及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还锻炼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展览,您将看到学生们如何从理论到实践,将物理学知识转化为真实的解决方案。
技术与创新自然科学

影子消失的墓地

涉及学科:地球科学 项目主题关键词:地球运动,地球公转,墓地 宋词(蝶恋花)版本 花城墓地繁多处,影去无踪,一年一瞬逝。传闻地下藏珍宝,时机恰至风光异。墓地何处坐标定?精确经纬,问君知何地。顷刻消隐又复见,难得玄机莫错失。 现代白话文版本 羊城有大大小小几十座墓地,在其中的一座墓地里,有个墓碑的影子会突然消失不见。一年就只有这一次。无影之墓。但短短几分钟之后,影子,又会悄然出现,宛如什么都没有发生。传闻墓碑下藏着宝藏。影子消失的墓碑它到底在哪儿? 在本项目中你需要先设计实验,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影子会消失,之后总结原理,然后把原理运用在更大的地日关系的空间尺度里,推测这个墓地在哪里?之后用建模软件验证假设,在3D地图里找到墓地的GPS坐标。最后你需要写一篇理科的探究报告,解答影子消失的墓地到底在哪里?
可持续发展技术与创新自然科学

能源黑客—智能改造,空间高效再生

涉及学科:物理学、数学、环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管理 项目主题关键词:可持续发展、3D打印、能源管理 本项目聚焦于通过创新的能源技术和设计方法,为学校教室打造一个节能改造系统。我们正在开发一个综合能源效率提升方案,旨在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最大化教室的能源效率并最小化能源浪费。传统的节能改造往往依赖于人工干预,操作成本高且难以推广。我们的系统利用科学的能源调查、热量散失计算和节能技术应用,提供一个可以随时评估和改进的能源管理方案,帮助学校减少能源消耗并降低碳排放。 该项目的核心是基于数据驱动的分析引擎,能够通过计算教室的能耗、热量散失和节能措施效果,提供量化的节能方案。通过对教室进行详细的能源调查和热量散失分析,学生将根据数据提出最适合的节能改造方案,确保改造后的教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能维持高效的能源利用。 为了更好地展示节能改造效果,学生将制作 3D打印模型,模拟改造后的教室能耗。通过模型展示,如增加保温层、安装太阳能板、更新照明系统等设计,学生能够形象地了解如何通过空间设计提高能源效率。室内电路设计也将融入其中,学生将设计并模拟新的照明和能源系统,展示如何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减少能量浪费。 在热能部分,学生将创建一个 热能演示模型,通过可视化热量散失和热能流动的方式,展示不同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案对能效的影响。这个模型将帮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改进保温材料、加强窗户和门的密封性、安装节能设备等方法,减少教室内的热量损失。 通过这种智能化的节能设计和反馈机制,学生将获得一个系统性的节能改造体验,掌握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提高教室的能源利用率,同时减少环境影响。我们相信,通过此项目,学生不仅能提升自己的环境意识和实践能力,还能为学校带来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这个项目不仅是一个技术性工具,更是一场提升学校能源效率和环境质量的社会化变革。
自然科学

细胞膜通透性探究

涉及学科:生物学 项目主题关键词:细胞膜、通透性、内稳态 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将研究不同的溶质(如盐或糖)如何影响甜菜根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这将包括设计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并提出调查结果。
可持续发展自然科学学术路径

夏威夷应对珊瑚白化的政策有效性